奮鬥、虛榮、仇恨 讀《紅與黑》(Le Rouge et le Noir)有感(上)


《紅與黑》這部小說的故事據悉是採自1828年2月29日《法院新聞》所登載一個死刑案件。在拿破崙帝國時代,紅與黑代表著「軍隊」與「教會」,是有野心的法國青年發展的兩個管道。《紅與黑》(Le Rouge et le Noir) 是一部寫實主義小說,作者為法國小說家司湯達 (Stendhal),本名亨利·培爾 (Henri Beyle)。

人生理想 奮鬥人生
在歷史學家的眼裡,18世紀末和19世紀初是法國翻天覆地的時代,法國大革命使人熱血沸騰。出身卑微的拿破崙,野心勃勃,具有無與倫比的軍事天才,他帶領法國軍隊所向披靡,橫掃歐亞非。重要的,是在法國這個階級、等級森嚴的國家內,無數不同階層的青年皆靠個人奮鬥而實現了出人頭地的夢想。拿破崙騎兵紅色軍裝,正是《紅與黑》作者司湯達 Stendhal--作為追隨拿破崙的青年軍人之人生理想象徵。
小說的主角於連,出生於低微的第三等級中的一個木匠家庭,他對拿破崙的崇拜可想而知,這就是「紅」的意義。波旁王朝復辟後,貴族和天主教教士階層重新執掌大權,教士身著黑衣,像於連這樣的低階層年輕人想要出人頭地,走教士路線是最可能的(政教不分的體制,多麼摧殘人心!)所以「黑」意味著他的奮鬥人生。
很小的時候,我就產生要出人頭地的慾望,刺激我人生幾十年之久;我父親身經百戰,戰傷累累,但由於太老實和沒有文化,只有很低的提升,為此我耿耿於懷。
強烈仇恨 野心虛榮
於連出身低層,在奮鬥中時時反映出對低層人群的捍衛和辯護。然而,他在家庭中沒有體會到愛,他的父親和哥哥完全不理解他對知識的渴求,盡其能事來體罰和侮辱他,他對父兄有強烈的仇恨。
一個低等社會階層的人對高等社會階層有些嫉妒、有絲絲仇恨是常有的心理;中國過去幾十年農民對城市人的心理,今天城市平民階層的仇富心理,皆是其反映,但一般人受理性的約束,不至深仇大恨。
於連由於家庭的創傷,仇視輻射向外,強化了他對高等級社會的仇恨,他有很強的仇恨意識。他在第一個權力人士德˙瑞那市長家裡當家庭教師時,就「對富人的極端仇視也快爆發了」。雖然他被正直的謝朗神父、彼拉神父、善良的生意人富凱所影響,他擁有前後兩位情人,德˙瑞那市長夫人,以及擁有極大權力的拉莫爾候爵之女兒瑪蒂爾德小姐的崇拜和溫情,但他的仇恨還是成了他野心和虛榮的強力催化劑。 權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