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蓄目標與目的

號角月報加拿大版 二零一六年九月

「甚麼」及「為何」
「目標」與「目的」這兩個詞組,說起來好像沒有分別,聽的時候大也不以為然,甚至會將兩者的意義等同;但若仔細思想,它們其實是牽涉著不同的思想層面。前者要處理「甚麼」(what)的問題,而後者則處理「為何」(why)的問題。應用在個人的財務計劃上,清楚瞭解兩者的分別,而又能作出探索,將大大有助於作出合宜且有效的理財計劃。以子女的教育儲蓄為例。一般情況下,我們會以能讓孩子完成四年大學課程為目標,然後以現時的學費、住宿費為指標,加上對未來投資回報、通脹等因素的假設,釐定日後的供款計劃。這無疑是個十分好的開始,但正如以上提及,它解決了「甚麼」的問題,卻未有觸及「為何」的問題-為何讓子女完成大學課程如此重要?答案可能是,希望他們能藉此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有美好的將來,這便成了為子女教育儲蓄的目的。這樣一來,定期儲蓄便是完成這目的的整個計劃之其中一部分;人壽保險則成了計劃的另一部分,藉以保障因為意外而未能達到儲蓄目標時,仍能完成為子女提供大學教育的目的。

金錢意義及數目
其實,我們仍可就以上的例子,繼續更深入地探索。例如:怎樣才算是理想的工作?它怎樣為子女提供美好的將來?假如理想工作等同賺取豐厚收入的能力,那麼,如何確保子女長大後,具備管理金錢的能力?有否開始讓孩子還小的時候,給他們零用錢,讓他們學作預算和儲蓄?換言之,現在讓孩子學習管理金錢,亦成為整個目的的一部分。有人曾說過:「金錢在乎意義,並不關乎數目」(Money is about meaning, not about math)。每個人都為達成不同的人生目的而作出理財計劃,多探索一下「我希望自己的財富為我如何效力?完成甚麼目的?為何完成這個目的對我如此重要?」等問題,將有助你更清楚釐定計劃、處理眾多目的的優先次序。
林大駒(專業保險投資從業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