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暫的離別

號角月報加拿大版 二零二五年七月
出門較久六個星期
前些時,我忙著為自己做準備,也為媽媽籌備一切,因為我即將出門,這一次的離開時間較長—足有六個星期。當告訴朋友:「我很快會出門!」她的第一個反應竟是:「你離開那麼久,不害怕嗎?」「怕甚麼呢?「怕你媽媽出事啊!如果她頭暈、發燒、跌倒,甚至……萬一離世了,你怎麼辦?」我非常感激她的關心與提醒。事實上,每一次遠行,我都經過深思熟慮。有時是為了讓自己鬆馳一下,有時則是因為要處理重要的事。這次,我前往溫哥華,迎接第五個孫兒出生。我既是一位母親,也是一個女兒,我要迎接新生命的來臨,也要照顧母親的需要,權衡輕重後,在兩難之中,甚至有點掙扎。但最終,我還是作出了決定—我是一個獨立個體,我看見自己的需要,也看見作為母親與女兒的身份與責任,我明白自己該做甚麼。
自知沒有做錯決定
當然,我花了很長時間,慢慢地為媽媽做好心理準備。我不斷地告訴她這件事—早在一個多月前,就向她提說:「你的孫女快要生產了,你將會有第五個曾孫,是個男孩呢!」我一再提醒她:「我真的要出門了。」但最重要的是,讓她清楚知道我何時出發、何時回來,這一點對她來說特別重要,她知道我會離開,但更要知道我一定會回來。這段時間,我也為她安排妥當許多事情,讓她不用擔心,包括:告之家人會來探望她,我們的朋友、她的朋友也會抽時間來陪伴她。每次跟媽媽解釋,我總覺得不只是向她交代,更像是我在對自己說話,像在說:「你會回來的,你是有原因才這樣做的。」這些話,不只安慰了她,也鼓勵了我:「你沒有做錯決定」。於是,我安然地繼續做離家前的準備。實際要準備的事情還有很多,因為我彷彿要預測未來六星期裡,媽媽可能遇到的一切,如衣著、助聽器、生活用品等,都是我要仔細考慮的細節。
處理妥當媽媽安心
我也會先通知院舍的護士,說明我出發和回來的日期,並提供聯絡方式;也告知他們如果我在飛機上無法即時回應,可以聯絡哪位家人。護士們有時也會提醒我,有些藥物需要補充,有些檢查要安排,這些都要事先妥善處理。為了讓她在這段日子裡不覺得無聊,我特地訂了六本畫簿,先交兩本給她,我希望她每天都有活動,不會感到孤單。助聽器、假牙這些生活必需品,也提早檢查,確保一切運作正常,這樣我才能真正放心。另一方面,我還錄製了一些短片,發送給我的朋友和家人,邀請他們在我不在期間前來探望媽媽。短片中,我詳細講解了院舍的進出方式、大門密碼、探訪須知,甚至請他們順道幫忙檢查媽媽的助聽器、iPad、畫具等用品是否齊備;有時在媽媽隨身的手袋裡會放些麵包、小食、茶水,但老人家行動不便,袋子常常弄得髒兮兮的,我也會請朋友幫忙看看是否需要清理。這些看似瑣碎的事情,若能處理妥當,不但讓媽媽安心,我自己也更加放心出行。
彼此信任與神連結
我深深體會到,當面對「短暫分離」時,雙方都需要體諒、愛和信任,我與媽媽之間正是如此。她今年已經104歲了,誰會對一位百歲老人有過多的要求?但我驚訝地發現,她真的明白,她從不阻止我前去,也不強留我在身邊。她理解、接受,給我極大的空間。同樣地,我對她也充滿信任,我知道她會繼續努力地生活,繼續維持日常的節奏。彼此的信任,是我們之間最寶貴的連結;而這信任,乃是來自我們對上帝的信靠。關係就像一個三角形,我與媽媽都與上帝建立了深厚的連結,因此我們之間的信任也自然穩固。人的生命,本就是無法預料的,也許發生狀況的不是媽媽,而是我自己;但無論如何,我有信心,上帝一定會把最好的給我們。我們有一個永恆的盼望,那是天堂的盼望。《聖經》說:「……他未嘗留下一樣好處,不給那些行動正直的人。」(詩篇84篇11節)即便未來有風浪或前景不明朗,上帝仍會為我們預備最好的。這樣的信心,是我對媽媽的承諾,也是我自己面對生活的力量。
黃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