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劉瑤娟竭力傳福音

馬劉瑤娟
酒店工作 把握撒種機會
馬劉瑤娟定居愛明頓至今已有39年。未退休之前,她在一間主流的酒店工作,專責記錄每個房間的客人所享用的零食及飲料等數目,然後補充物資,並將資料交給有關部門。多年來,她看到不少的客人施展的「偽裝技倆」,令她啼笑皆非。「有客人把威士忌喝光後,以茶當酒注滿一瓶,再封蓋,試圖魚目混珠;也有客人在汽水罐底鑽洞,飲完汽水後,將空罐放回原處;更有客人吃掉薯片之後,為袋子再充氣,仿若未開的包裝一樣......要不是我逐罐、逐包仔細檢查,單從表面看確難辨虛實真偽。」她慨嘆人們竟將創意及心思用在不當的地方,實在可惜。
每天,馬劉瑤娟都會在酒店的每一層樓穿梭往來,因此與各層的同事十分熟絡,彼此早已建立友誼。她尤其關心他們生命的需要,不單在工餘時向他們派發《號角月報》及《中信》等基督教刋物,更不時邀請他們參加福音聚會。此外,她還會向人事部申請,將一些特別講座或聚會的海報張貼在職員出入的地方,為的是讓更多的人藉著不同的機會,得聞福音。

接受手術後的馬劉瑤娟
生死一線 神是生命的主
馬劉瑤娟一再強調,今日的她跟昔日未信主前的她大相逕庭。由於童年有過不快樂的成長經歷,令她自幼就不願意與人親近,膽子小又缺乏自信心。「父母是鄉間的地主,當年他倆為了不想我受苦,便將5歲的我送到廣州的姨母家居住;可是年幼的我以為父母遺棄我,不再愛我,致形成極之孤癖的性格。」幸而,在青少年時期,她接受了耶穌為救主,生命得以改變。今日的她平易近人、甚愛跟人交談,絲毫看不到當日「拒人於千里」的影兒。她承認,這是神在她身上施展大恩的明證。
1993年,馬劉瑤娟頸部的血管突然膨脹不已,經過兩次專科醫生的診治,服藥3個月後情況依舊,醫生曾嘗試挑破患處,但蒙神保守,未被刺破;她向一位愛主兼醫術高明的醫生講及自己的病情,她接受其提議作磁力共振檢查,證實那是頸部的血囊,醫生慶幸當日沒有刺穿它,否則可能會流血不止,危害生命。由於血囊可能會隨時爆破,因此醫生建議馬太太盡快施手術。她指出,「當時醫院沒有床位給我,而手術所需用的儀器也要由三藩市運過來,所以只得耐心等候。在這個靜下來的過程中,我學習交託,教會的信徒也為我懇切的祈禱。我知道生命由神掌管,於是憑信心跟家人到卡城度假1星期。」回來後,她接受了一個6小時的手術,傷口縫了44針,親友形容她當時活脫像個「雪人」(她由左眼上邊的頭臚部份開始開刀,手術後,整個面部及頸部被紗布包裹著)。蒙神的保守和醫治,康復後的她沒有任何後遺症,且於3個月後恢復正常上班。這個生死相隔一線的經歷,令她親身體會神是生命的主。她願意人人都能認識這位又真又活的神,好叫大家同得永生的福份,這也成了她積極傳福音的動力。
大街小巷 福音禾場處處

馬劉瑤娟(前右四)跟弟兄姊妹合照
2002年,一班來自溫哥華的短宣隊曾到她所在的社區進行探訪。短宣隊離開後,她幫忙跟進的工作,從中她得著神的啟發,決意回應當地人們心靈的需要。2004年,她在家裡的地庫開始婦女小組聚會。她憶述當時的情形:「感謝神,我邀請在巴士等地方認識的婦女參加小組時,過程非常順利,且在6月開始舉行了首次的聚會。3個月後,人數越來越多,男女都有,需要借用一間西人教會的地方,來進行福音聚會,而聚會時間也由每月一次,改為每星期一次。」多年來,弟兄姊妹不怕寒風刺骨、風吹雨打,接送他們往返;她認為惟有主裡的愛和犧牲,才會這樣持久和忍耐,這種服侍態度令她為之動容。
福音聚會共有9個人信主及受浸,其中一名弟兄的奇妙信主經歷,更讓她銘記於心。「我們向他傳福音已有一段很長的日子,但他心硬不肯接受,加上他患了癌病,大家都為他的得救問題心焦如焚。然而,某天他一覺醒來,從來不看聖經的他,竟然將啟示錄22章的內容清楚地形容出來,且向每個探望他的親友複述一遍那次的特別經歷,繼而接受灑禮,兩個星期後便安然返回天家。」為此,她認定福音是神的大能,人以為沒有可能的事,在神卻凡事都能,自此她更加迫切地跟人分享福音,絕不敢躲懶。
安靜聆聽 馬大變馬利亞

馬劉瑤娟與家人合照
芷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