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甚麼?


「父啊,天地的主,我感謝你!......因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馬太福音》11章25-26節
基督徒的必然標記
感謝,是美好、幸福生活的必然標記。您口中常掛著的,是怨言還是感謝呢?
有人腰纏萬貫、生活順利,卻埋怨這、埋怨那,滿口苦澀;有人兩袖清風、滿途荊棘,卻常言感謝,口中所出的都是感人肺腑、喚醒人心的話!
感謝,也應是基督徒的標記,因為主耶穌基督常常感恩。
這種感謝,不是華人傳統觀念中的「還神」──主僕式的酬庸,甚至賄賂式的回報。試想,如果遇上甚麼困難或有難成心願,就向神靈稟報;一旦困難得解或心願得償,便大鑼大鼓、三牲酒禮地回來感謝,否則便另投高明、再覓廟堂,不管其中神靈是誰,重點是自己利益有否得到照顧,這樣的關係到底誰是「主」、誰是「神」?
順服神的美善旨意
源自基督信仰的感謝,是順服神的美善旨意,確信神賜下的、神許可的就是最好。《馬太福音》第11章記載了耶穌的感謝,值得留意的是祂在何種境況下說出。該章開始,記載了耶穌的開路先鋒施浸約翰被囚,派人來找耶穌,質詢祂的身分。對耶穌而言,這可造成失望,因為就連施浸約翰也陷入信心危機,懷疑祂的身分!
主耶穌回答之後,對當時的處境作了忠實的描寫,沒有巧言美化,直斥那世代「吹笛不跳舞、舉哀不捶胸」,甚至用推羅、西頓、所多瑪等著名的罪惡之城來類比,可知祂的處境多麼艱難,宣教效果多不理想,但主耶穌沒有灰心,反從心底發出感謝,因為祂深深明白這是父神美善的本意!祂說:「因為你將這些事向聰明通達人就藏起來,向嬰孩就顯出來」,原來父神的救贖大功,要以赤子的熱誠和謙虛才能明白,那些自以為聰明的反而不能瞭解。
心裡就必得享安息
記得聽過這樣一個真實故事:某反對基督教的人到一所基督教盲童學校,在教室中大肆抨擊基督信仰,最後甚至挑戰學生──假如你們信的神是真的話,就不應讓你們眼瞎。整個教室驟然鴉雀無聲,一位學生突然從座位上站起來說:「因為祂的美意本是如此」。
基督徒不只在順境、心願得償時才感謝上帝,在逆境、困難之中,也同樣要感謝上帝,主耶穌已經為我們樹立了最好的榜樣。這不是盲目,不是阿Q,更不是打腫臉充胖子,而是對神的完全順服,對祂主權的絕對信靠,正如先知耶利米所說,神向我們所懷的是「賜平安的意念」!
在《馬太福音》的記載中,主耶穌接著發出了偉大的邀請:「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世上人人皆有重擔,有些是別人加上的,有些是自己揹上的,但耶穌邀請我們到祂那裡,由祂為我們揹上一切重擔;然後邀請我們自願負祂的軛,讓祂駕馭我們的人生,結果是得到祂所賜的安息。
得享這安息的人,就能凡事感謝,他們所過的是美好的人生。他們的人生不完美,但他們心中得享的安息卻是完美的!親愛的朋友,您是否千斤重擔壓肩頭?是否討厭充滿埋怨的一生?主耶穌今天邀請您到祂那裡,請接受祂的邀請,不要錯失這機會!請用本版決志表跟我們聯絡。 魏永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