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功勞只抵三圍酒?


兒子打算在明年結婚,筵席30席。他告訴我只給我3圍酒,換言之,除親戚外甚麼人也不能請,我很傷心。養兒至28歲,難道父母的功勞就只抵這3圍酒?我跟他表達過我的不滿,但他認為那是他和太太的婚慶,他們該有全部的自主權。我沒話說,只怪自己教兒無方。請問還有補救的方法嗎? 盧太太古小姐:
親愛的盧太太: 讀過妳的來信後,感受到妳的無奈與感傷,養兒28載,竟因婚筵席數問題雙方都未能盡歡。以下與妳從幾個不同層面來一起思考,希望對妳有所幫助:
(一) 自我覺察與瞭解兒子:
妳提及對兒子表達過妳的不滿,也怪自己教兒無方。其實先能暸解妳不滿情緒背後的心理需要,會有助於妳舒解情緒,並促進與兒子的溝通。例如:妳本想與兒子分享他結婚的喜悅,但被拒絕了,讓妳感到傷心!不能邀請更多朋友來參加兒子的婚宴,是否讓妳沒面子而生氣?身為父母卻不能有主權決定筵開幾席,妳感到無奈......想法和希望往往影響感受,反思一下有些想法是否有需要調校。例如,成年兒子行使主權,不等於他不重視父母的功勞,更證明兒子真的長大獨立了,豈不是父母養育子女所期盼的嗎?又何需自責。另外,可看出妳與兒子思考的角度不同,若能明白兒子決定背後的原因,會幫助化解衝突和處理問題。
(二) 學習有效的溝通方式:
一般而言,華人的溝通方式著重在事情本身,很少分享對事情的感受;也較著重在自我表達與解釋的部分,而較少著重在聽與瞭解對方的感受。因此,這兩種情形易形成話不投機半句多,或遇衝突就不歡而散。其實,在溝通的過程中,「聽」比「說」要重要,有說「......要快快地聽,慢慢地說,慢慢地動怒......」,能夠運用「積極聆聽」(Active Listening)可以化解很多的誤解,而積極聆聽的技巧是多聽、澄清及同理心的回應。在溝通的過程中,另外一個技巧也很重要,就是使用「我訊息」(I-Message)來表達代替「你訊息」(You-Message),方式是我覺得(我的感受)......因為(原因)......加上從自我覺察中瞭解到自我感受,同時也瞭解到兒子的感受,使用「我訊息」,比起運用「你訊息」會減少衝突與傷害。例如,「養了你28年,現在結婚了,卻只給我3圍酒請客,你實在令我傷心。」因為「你訊息」 (You-Message)具指責性,並帶給兒子罪咎感,易引發衝突和傷害。如試改用「我訊息」(I-Message),如「我很開心見到你長大成人,馬上就要結婚了。但聽到我只有3圍酒席請客,有些不開心,因為爸媽很想邀請多些親朋好友一同來慶賀。我也明白和尊重你和太太已是成人,有自己的主張和主權,但也希望你能考慮一下媽媽的感受。」
(三) 理解中西文化差異:
在妳的來信中,雖沒有提及妳兒子是在加拿大或中國受教育,但可以發覺他的想法和處事方式較為北美化(重個人主義、自我主權),而妳的方式較具中國傳統文化(重家庭主義、父母主權)。因此,在溝通過程中較不容易達成共識並易產生衝突,因中西文化差異而帶來的衝突,普遍存在於北美華人家庭中。如能促進彼此的瞭解與接納,就容易增進兩代間在不同文化下的良性互動。從妳的信中,無法看出筵席的費用由誰支付,但可以運用善解溝通的方式與兒子討論,例如:若是兒子支付,妳可以暸解他是否因加席而有困難,表達父母願意幫助;如果是父母支付,兒子需要的席圍,可共同討論出一個能滿足雙方意願的可行方案。
希望以上幾點的分享能對妳的兒子結婚議題上有所啟發。最重要的是要明白與成年子女的相處之道,尊重對方的獨立空間,並以善解的溝通連繫親情。祝願妳與兒子能藉此機會更新關係。妳對兒子能放手和祝福,兒子對父母能心存感恩,親情更深。
妳的朋友 古潔明(如需要專業輔導,歡迎致電泉源輔導中心905-763-0818)
www.livingwater-counselling.org 古潔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