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得好報


不妨自問:我們是否經常埋怨「好心得不到好報」?如果目光一直注視有沒有好報,證明當初這個「好心」並不單純,得不到好報,豈不是也很應該?
行善方式 恐怕沒人知
大陸有個「善人」叫陳光標,經常發放金錢和食物去周濟窮人,他的行善方式屬「慌死(恐怕)沒人知」類--每次都是在公開場合,攝影記者雲集之處,他老兄在鏡頭中央,表現出慈眉善目,而受施者則跪在他面前叩頭,千恩萬謝。
他說:這樣助人,人快樂,我也快樂,有甚麼不好?
有人質疑他的善心,他說:善心是真的,我只是想更多人知道我的真心而已。
一個天生美女卻刻意濃妝豔抹,搔首弄姿,不斷在人前造作,這樣的美,反而會變成醜。
一個善心人大事張揚地行善,這個善,要人真正感激,也有點難。
真正的善 為別人設想
真正的善,是為別人設想,不是為自己設想;但大多數人怎麼甘心低調行善?做了好事,非公告天下不可。一方面使別人欽佩,另一方面使受惠一方對善長仁翁心存感激,如果連誰施捨給你都不知道,這錢給出去豈不太冤?想不到的是:我們刻意行善,不但得不到人的欽佩,受了恩惠的人反而會心懷不平,使我們受傷。
許多恩將仇報,是被「善人」迫出來的。
耶穌說:「你施捨的事要行在暗中,不可像那假冒為善的人,故意叫人看見,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意思是,當你做善事,受惠的人心存感激,口說謝謝,你已經得了回報,如果你還到處吹噓,受惠的人就不會再感到受惠,反而覺得被利用了,相比之下,你所給的恩惠就太少了。當人人都知道你的善,就不再是他欠你,而是你欠他了。
天父察看 必定會報答
在家庭也常有這樣的例子:父母出於愛,為子女做了許多善事,這本是好的,父慈自然子孝;但若父親怕子女忘記他的慈,天天把這些偉大往事掛在咀邊,提醒他們要及時回報,又或者在人前人後宣揚我對他們有多好,他們對我有多忘恩負義,這些本來孝順的兒女,或許有一天也會逼反。
善事一定要做在暗中,行善千萬不能讓人知道。這是基本原則,否則效果會適得其反。
不妨自問:我們是否經常埋怨「好心得不到好報」?如果目光一直注視有沒有好報,證明當初這個「好心」並不單純,得不到好報,豈不是也很應該?
耶穌教導的原則是:好心一定得好報。真好心的人,不要求別人知曉他的心,舉頭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父在暗中察看,必定報答。至於人怎樣待我,甚至一句多謝都沒有,又有甚麼關係! 葉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