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黃芪


有一年夏季到牧區工作,由於連續高溫,加上勞累,我們一行人都有不同程度的中暑,頭暈加上惡心,身上還沒有帶藥,只能忍著。當地一位嘎查達(村長)聽說後,回家拿來了一些淺黃色、乾樹枝樣子的植物,掰碎了用熱水泡上,叮囑我們要趁熱喝。
幾個人喝了之後,很快出了一身大汗,感到渾身輕鬆。後來才知道那是草原黃芪,屬多年生的草藥,牧民們若有頭痛腦熱的,就用它來治療。在蒙古草原上,常常在方圓幾百公里之內,甚至連一棵樹都見不到;植物種類較為單一,多以草本植物為主,能夠讓人類入藥的更是少而又少,因此,牧民們異常珍惜黃芪。
時隔十幾年,當再次來到同一片草原時,地面上出現了無數的小沙堆,遠遠看去像一個個墳堆,高低不平,荒涼難看;究其原因,那幾年黃芪的價格暴漲,外來人口大批來到草原深處,在當地租房長住,為的就是挖黃芪,土坑都是外來商販挖黃芪時留下的。黃芪的根比較深,大量採挖黃芪芪對草原的破壞很大;其實牧民們只是在有需要時,才會挖幾棵回去,並且會用挖出的土再把坑掩埋整齊,但外來商販卻破壞了這個規矩。
上帝厚賜人類各樣寶貴的特產,在不同的地域精妙地創造和安置了不同的物種,為的是要人在必要時按需使用,但因著人的貪婪,無節制地索取,從而破壞環境,糟蹋上帝之物。 海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