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世界上含金量最高的獎項是諾貝爾獎。得獎者稱為諾貝爾桂冠(laureate),這是承繼希臘傳統對於詩人及競技優勝者佩戴以桂葉編織成的頭飾。含金量並不單指獎金的數目,也包括獎金所建立的聲譽﹑國際上的地位,以及受到世人重視的程度。由發明硝酸甘油炸藥的瑞典化學家諾貝爾(1833-1896)所設立的諾貝爾獎,已成為今日世界最受重視的獎項,諾貝爾獎的金額,以今日的幣值計算不足120萬美元,但金錢並不代表一切。諾貝爾獎並沒有設立數學奬,數學界最高的獎項屬於紀念加拿大數學家菲爾茲(John Charles Fields 1863-1932)的菲爾茲獎。菲爾茲獎金只有加幣$15,000,但獲獎的難度高過諾貝爾獎,因為得獎者必須在40歲以下,而且四年才評選一次。
特朗普三番五次在公眾場合表示,自己極之盼望獲得2025年諾貝爾和平獎。在聯合國大會發言時,他提到曾經結束七場戰爭,但是經過事實考證,有不少吹噓成分,他霸佔不屬於自己的功勞;結果2025年諾貝爾和平奬落在委內瑞拉反對黨領導 Maria Corina Machado 女士手上。得獎名單公佈後,特朗普主催的以色列哈馬斯和談,達成停火和交換人質的協議,取得巨大成績,如果再促成俄烏停火,明年的諾貝爾和平獎應該是他的囊中之物。本來有資格得獎的人,一定多過實際得獎的人,歷史上、現實世界中充滿應得而得不到的例子。如何面對應得而沒有得到的態度,反映自己是個甚麼樣的人。聲譽是別人對你的欣賞,強求就顯得太低俗、太過重視虛榮、名利,實在不夠瀟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