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票選賢能


十一月是市選月,卑詩省的選民就要在本月十九日投票,選出所在市鎮的市長和市議員,溫哥華的選民還要選出管理公園事務的公園局委員。
早在九月份,各政黨的候選人已急不及待出動拉票。我們這些偶然出席僑社宴會的人,都會遇到「不速之客」奉上名片。這些候選人採取魚翁撒網的策略,不管你是否他所在市鎮的選民,反正「有殺錯、無放過」,「請投我一票,拜託,拜託」。
記得我廿年前移民卑詩省的時候,華裔人口最集中的溫哥華市,其市議會也只得華裔市議員和華裔教育局學務委員各一名,其他市鎮的市議會則全是白人的天下。如今時移勢易,大溫地區幾乎所有華裔聚居的中等以上城市,市議會內均有黃臉孔,溫哥華及列治文的華裔市議員及學務委員人數更多達數人,當中有第一代的移民,也有只說英語的移民第二代、第三代。
在今次的市選中,溫哥華最大的兩個政黨,執政的偉景溫哥華與在野的無黨派協會均派出多名華裔候選人角逐。可以相信,無論那一個政黨當政,華裔居民都可以在市議會內找到同聲同氣,能轉達意見的管道。
近年華裔參政的熱情是提高了,但投票率卻不見得有很大改善。一些曾參加選舉的朋友常洩氣地說,華裔選民不積極出來投票,使不少有志從政的華裔精英卻步。我本人並不贊成華裔就一定要投華裔候選人的票,或者說,族裔不應是投票給誰的唯一標準。然而,華裔在加國政壇的人數和人口並不相稱地低,我們有必要鼓勵更多願意貢獻國家和社區的華人出來參政。只有我們踴躍參加投票,政黨才會重視華裔的政治力量,才願意讓出更多位置由華裔參選,華裔候選人勝出的機率才會提高。這是一個因果關係。
為了自身的利益,為了子孫的福祉,本月十九日大家齊來投票。 陸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