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兒治療師--譚珮欣


自閉兒治療師譚珮欣坦言,每當看見那些小天使單純無邪的笑臉時,便是她最大的滿足;她願意繼續獻身服侍他們,並要讓他們知道,神同樣愛惜和尊重他們的生命。
黃金時間 盡早醫治

作為家長如何得知自己的孩子患有自閉症呢?譚珮欣直言:「只要家長留心自己孩子的成長,就不難發現,自閉兒和其他同齡的孩子在行為上有明顯的分別。通常在3歲前病徵就會出現,如不合群、不與人有目光接觸、喜歡自己玩、只專注於某些物件、語言發展遲緩或有障礙、對外界事物不感興趣等等。若小孩有以上徵狀,應盡快帶他去看家庭或兒科醫生,然後由醫生轉介給專科醫生診斷,最後會轉介給自閉症兒童治療師。」
單對治療 每日訓練
據悉,現時全國自閉症兒童的比例是115:1,即115名兒童當中,就有一個患有自閉症;而男女比例是4:1,即男孩比女孩患病的機會較高。「治療自閉症兒童的黃金時間是3-6歲。他們需要每日來中心6小時作『一對一』治療,我們會教孩子認識自己的身份,藉音樂或遊戲教他們講簡單的說話,訓練他們溝通的能力,改善他們的行為等,然後寫下每日的進度表,確知他們的學習和吸收情況。通常他們在中心學習2至3年左右,便要轉去特殊教育學校讀書。」譚珮欣補充說,中心由政府資助,由於費用全免,致令輪候時間長達數年之久。
入職資格 相關學歷
譚珮欣在2009年畢業於安省滑鐵盧大學心理學系,畢業後約有半年的時間,尚未找到工作,她本打算重返校園繼續讀書,後來不經意地發現了自閉症兒童治療中心的網站,並看到自閉症兒童治療師職位的招聘廣告。
「生長在一個基督化家庭的我,曾在青少年時期變成一個很反叛的邊緣女孩,但神沒有放棄我,後來在高中時期我再重新決志。我一向很喜歡小朋友,在教會主日學也擔任兒童導師,而這份工作的入職資格正是需要具備與兒童相關的學歷,如心理學、社會工作者和與兒童有關的學科等。感謝神,賜我有入職的機會。」當時,譚珮欣接受了3星期的在職訓練,當中包括兩周的理論課程和一星期的實習,然後要完成一個筆試,半年後再參加錄像考試評估,待所有考試通過後,便可正式成為自閉症兒童治療師。
「時至今日,雖然醫學和科技發達,但自閉症仍沒有藥物或特定的療法可使病童痊癒,只能透過藥物治療改善患者的狀況。」為此,譚珮欣常常鼓勵病童父母,必須持之以恆,累積一點一滴的教導,病況才能有所改善。
無怨無悔 肩負使命
「10年前後,患自閉症的兒童已由165:1增至現時的115:1,這迅速增加的數字實在令人憂慮。我們中心的病童來自不同族裔、不同的家庭背景,有些父母更是專業人士。除了在各大學有開設相關的學科外,辛力加 (Seneca College) 和佐治布朗 (George Brown) 學院也有為期兩年的Behavior Science Autism 的文憑課程。畢業後的學生可在醫院的診所、學校、政府機構或私人公司服務。」譚珮欣覺得自閉症兒童治療師這行業,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治療自閉兒大致可分為兩個範疇:行為治療 (Behavior Therapy) 和語言治療 (Speech Therapy),譚珮欣是負責前者。她認為,由於病童在不能自制的情況下,隨時會無意識地襲擊身邊的人,所以中心除了提供專業培訓外,還會要求員工接受一些自衛術的訓練,用以保護自己。
「他們可能因一個很細微的動作或一件事物,刺激到腦部神經而產生不尋常的表現。我也曾試過多次被他們咬傷手臂、打臉或拿玩具敲到,那時候便要即時找別人前來幫忙,控制他們的情緒。待冷靜下來後,再跟他們詳談時,你會發現原來他們根本不知剛才所發生的事。」縱然她在工作上捱過不少苦頭,也明白自身的力量有限,但對這個群體卻有著很大的使命感 。
「每當看見這些小天使單純無邪的笑臉時,那便是我最大的滿足,我願意繼續獻身,服侍他們,並讓他們知道神同樣愛惜和尊重他們的生命!」譚珮欣深覺這份工作意義重大,她也希望有更多人加入服侍行列。 白年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