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論:中國重傷女童無人救援 利比亞獨裁者被殺

其實類似的事也曾經在國內其他地方發生,但這一次因為過程被監控攝影機所紀錄,在中外傳媒播放,可以被所有人親眼看見,才出現巨大的反響。
事情發生後,西方傳媒都用這個例子說中國經濟繁榮,但道德破產。另一方面,很多中國人都感覺這種醜事讓全世界都見到,真是奇恥大辱,也顯出了現在中國社會充滿自私和冷漠,很多人不重視別人的生命,連受重傷的小孩也不保護,不再是傳統的「禮儀之邦」。
不過,很多人解釋說這情形應歸咎於一些法官在過去無理裁判的結果。5年前,有一宗官司在南京出現:一名女子下公車的時候摔倒,一個年輕人上前幫忙反而被控告,法官後來判決年輕人需負部分責任而罰款。在另一次,一個大學生攙扶老人過馬路時出現交通事故,法官判決大學生要承擔責任而賠償。所以,有很多次在公眾地方發生意外的事例中,想伸出援手的人都被旁觀者警告,不要牽連自己在意外中。
這解釋好像合理,但是在這次情形中,路人最少可以找人援救,也可以阻止其他車輛,保護女童不受第二次傷害,可見很難為路人無理的行動找藉口。
事情公開後,政府人員和新聞傳媒都提出多次評論,對這種社會病態作出反省,但這是一個嚴重和深層的問題,是經過長時間過分重視物質,不看重人際關係的結果,是中國數千年傳統文化失落的悲劇,不是短期在表面上的譴責就可以解決,這是中國人的悲哀。
今年2月,國內反對黨組織軍隊對抗政府軍,開始內戰。利比亞內戰初期,因政府軍在軍備上的優勢及革命軍缺乏空軍,政府軍節節勝利,但3月開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通過禁止利比亞政府軍空襲革命軍,繼而北約7個國家(包括美國和加拿大)聯合轟炸政府軍重地,革命軍開始反勝。8月底,革命軍攻進首都底坡里 (Tripoli),卡達菲逃回他的根據地素提城 (Sirte)。最後在10月20日,革命軍攻陷素提城,卡達菲帶領軍隊逃離時,被革命軍俘擄殺死。
卡達菲死後,利比亞人民大規模慶祝新政府的來臨,國家前途好像充滿希望。但是,獨裁者死亡是否會帶來和平和民主呢?
其實情況並不樂觀。利比亞國內仍然有卡達菲餘黨的勢力,可能要經過長期鬥爭才可以清除。另一方面,利比亞政府軍在戰前擁有龐大的軍火儲備,包括兩萬多支地對空火箭炮,有潛力炸毀民航飛機,若落入恐怖分子手中,則遺害甚大。不過,最大的問題還是新政府的路向。
當「亞拉伯人的春天」開始的時候,很多西方國家都滿懷希望,認為民眾運動將在中東和北非帶來民主法治的政制,但他們的希望很快就落空。民主政府不但沒有出現,反而是回教極端分子擴大勢力。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埃及,當總統被迫離國之後,軍政府成立,原來的總統獨裁變成軍方獨裁,原來反政府的暴動變成壓迫少數群體的暴動。10月初,基督徒(佔總人口10%)遊行抗議一座大教堂被回教極端分子燒毀,卻被憲兵襲擊,導致27人死亡。可見這區域的整體情形並不樂觀,可能出現更多暴亂,因此有評論家說:「亞拉伯人的春天有機會轉變成嚴寒的冬天。」 孔祥烱(加拿大渥太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