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哪,是醒覺的時候了!

從四月初至今,因著本拿比學校局的反異性戀主義政策(Policy #5.45)草案,似乎看見一股強大而有系統的勢力,已經開始吞噬我們的孩子。
政策目標與內容背道而馳
此政策的目標是要保障學校人員和學生在校園有尊重和安全的環境,促進尊重人權,支持多元化和防止歧視;可惜在內容方面高舉多元的性愛取向,醜化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以及暗示學童懷疑自己的性別認同等一面倒的教育。若此政策通過,其後果極有可能使學生混淆自己的性別取向,更分化孩子與父母的關係,使學習環境複雜化,讓學校氣氛更歧視,學童有可能成為有心人士的玩物。其政策內容與目標背道而馳。
媒體報導抹黑標籤家長
主流媒體在報導有關此政策的新聞和社論時,描繪學校局如何關切受欺凌的同性戀學生,因而制定此政策。相反地,我們這些為孩子可能要面對一個洗腦式的教育系統,而憂心重重的家長則被貼上「宗教狂、無知、落伍、不入流、新移民、恐同症」等等的標籤。
LGBTQ策略性攻入學校
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變性、自行決定性別及抵制簡單方式確定性取向團體(Lesbian, Gay, Bisexual, transgender, Transexual, Two-spirit, Queer)簡稱LGBTQ策略性地攻入學校。
早在1997年新民主黨事務委員會NDP Young New Democrats Issues Committee內部文件下達 年青黨員文件中,很清楚地要透過學校課程,向青少年推廣多元性慾。
LGBTQ團体過去一直與本拿比學校局洽商,終於在2009 年6 月23日 本拿比學校局例會上,一致通過要成立一個委員會,草擬反恐同症(Anti Homophobia)的政策,並於同年九9月委員會出爐,之後有人揚言要把這教育推及每一個人。當時他們也想不到一年多後,竟然有這麽多家長強烈的反彈。
公校宣導接納不同性取向
近年來在公校已廣泛宣導接納同性戀等性取向朋友的兒子就讀的本拿比中央中學 (Burnaby Central Secondary School),10年級英文課老師要學生讀7篇有關變性人的文章,去完成一個閱讀報告。題目為:「正常出了甚麽麻煩?」:「社會影响對於性別認同有甚麼衝擊?(What's the Trouble with Normal ?─What are the social influences that impact/influence gender identity ?)。文章包括:「我喜歡穿裙子」(I Like to Wear Dresses)、「當我仍然是個男孩的時候」(When I Was a Boy)、「為女兒傷心、為兒子慶賀」(Mourning a Daughter, Celebrationg a Son)。此外,老師還播放同性戀電影:「奶」(Milk)。朋友的兒子覺得受不了,因而常常在英文課的時候溜走。這個作業題目的背後是叫青少年去懷疑傳統的性別分類和認同。可想政策一旦通過,我們的孩子會面臨的情况會變本加厲。我們不能把教育孩子的責任全推給學校,教育事業已經不再單純。不良的衝擊和制度已用蠶食的方式進行,並把家長教育孩子的權利逐步剝削。家長們哪,是醒覺的時候了。我們不要做了忙碌的奴隸,好好把握教育孩子的機會,不要讓惡者的計謀得逞。
梁漢華(加拿大溫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