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不明朗 須謹慎理財

近來一段日子,歐洲債務危機和美國提高國債上限等問題都成為了長期頭條新聞,引起不少人的關注。雖然加拿大國債問題相對不算十分嚴重,但加拿大中央銀行警告,加國家庭債務偏高,要是經濟逆轉,失業大增或利率大幅上升,會令部分債臺高築的家庭陷入困局。
宜慎管理家庭債務
黃先生夫婦在10多年前,第一次以他們的房屋作抵押,申請銀行信貸額 (line of credit),借貸了3萬元作廚房裝修之用。由於他們的按揭早已供滿,以房屋資產申請信貸額,利率非常吸引,又毋須還本金,因此,他們覺得透過這個方法去達成粉飾家居的心願,十分化算。數年後,他們需要一輛新車,銀行非常樂意增加他們的信貸額,至此,他們將貸款增至7萬元。後來,他們舉家往歐洲度假以及加設家庭影院等,於是將貸款再增加至10萬元。他們的房屋就好像銀行的櫃員機一樣,容讓他們不斷去提款滿足各種的消費。
但很不幸,黃太太突然失去了工作。10多年後的今天,50多歲的黃太太才重新投入工作,但收入已大不如前,而銀行的信貸額欠債情況仍沒有改善。黃先生夫婦又再有需要去增加貸款,來更換屋頂和殘舊的冷暖氣系統;銀行建議他們將貸款額和新需要的貸款轉換成按揭貸款,希望透過每個月的定期供款,至終能還清債款。因此,他們恐怕要繼續工作至65歲以後,或能鬆一口氣。
黃先生夫婦的例子並不誇張,其實他們的情況已不是最壞,起碼他們還有工作,而且利率偏低,樓價堅挺,因此他們毋須淪為負資產或遭銀行收樓的悲劇。
借貸額易批利息低
還記得年少時,父母要購買大型家具或電器,必須很努力地儲錢,然後一次過付款購買。後來出現了分期付款,可以透過每月的固定供款,預早得到所需的家具和電器;其實,這可算是最早期的消費貸款,透過以消費品作抵押,向財務公司借貸購買。後來更出現了無抵押的私人貸款和借貸額,而借貸額的最大好處就是它的靈活性。只要借貸額一經批准後,可以隨時按需要取用貸款,而且只需逐月還每月的最低還款額,毋須歸還本金,因此深受歡迎,令借貸額不斷上升。
隨著科技和資訊的發達,銀行能更準確地評估每一個借貸人的財政狀況和還款能力。銀行近年來積極發展家庭貸款,包括房屋按揭和消費者貸款。各大銀行積極向客戶推銷貸款額,免收申請費用和預先批准申請,加上利息低,不少家庭都利用這個機會借貸去支持各種消費,令部分家庭因此陷入借貸過度的困境。
加債務情況亮紅燈
在今年1月的《號角月報》上,我曾提出加國債務亮起紅燈,雖然加國國債遠低於美國,每位加國居民平均攤分約2.2萬加元,不及美國的3.5萬美元,但加國居民債務卻達近1.4萬加元,遠高於美國的7800美元,而人均家庭債務與收入比例仍高企於150%水平。
家庭債務主要分為房屋按揭和消費者貸款,房屋貸款有房屋資產作抵押,因此主要受房屋價格和利率所影響;消費者貸款分為個人貸款、信貸額和信用卡,主要受到就業情況和利率所影響,大部分的私人貸款是用作消費(例如房屋裝修、旅遊等)和投資(投資股票、RRSP等)。因此,加國整體的經濟表現,如房地產市場、失業率、利率政策等都會影響家庭債務的增長,以及加國家庭的還款能力。
直至今年的第三季,加拿大的房地產市場仍然平穩,新屋興建和二手屋買賣,都能在外圍經濟不明朗的環境下,錄得穩定表現,而樓價按年亦錄得不錯的按年增長。雖然加國房地產市場自2000年開始蓬勃,至今已錄得可觀增長,但似乎並未出現泡沫現象。在可見的將來,樓市仍可能保持在一個可持續和溫和的增長速度上。
加拿大的9月份失業率為7.1%,是2008年12月以來的新低,全時間職位增加6.1萬份,顯示加國的勞動市場仍然穩健,但美國失業率仍高企於9.1%,更有可能再一次陷入衰退;而歐洲債務危機,將令歐洲增長大幅削減。因此,對加拿大的未來經濟表現不能過分樂觀,失業率仍有可能上升。
自2010年9月中央銀行將利率上調至1%後,至今加國央行仍然保持利率不變。隨著各國央行降低利率去避免經濟衰退,而美國聯儲局更表明未來兩年都不會加息,因此在未來數年,加國利率大幅上升的可能性不大,或許會平穩上升,相信房屋按揭利率也會保持在一個低水平。
經濟動盪的大環境
歐洲債務危機和美國的疲弱經濟,威脅全球經濟,加拿大並不能倖免,面對偏高的家庭債務比率,加人必須更謹慎理財。借貸基本是先使未來錢,借貸去滿足消費是選擇了今天先去消費,這建基在一個假設上,就是將來繼續有能力去攤還借貸款項。因此在這假設上必須保守,假如夫婦二人都有工作,但必須考慮到若其中一人失業時,能否繼續有能力去還款。居民消費佔了加國GDP的2∕3,所以居民的消費對經濟增長有重大的影響力。加國決策當局一方面要警告市民,不要過分借貸,但另一方面又要鼓勵市民消費,保持經濟增長,可算是一個兩難的問題。
馮肇昌博士(經濟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