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貴庚

你可曾聽過類似以下的對話 ?
(一)
甲:你是剛從中國來的嗎?今年歲數多少?
乙:請你猜猜看。甲:唔,(向甲端詳一會)相信接近60吧!
乙:哈哈,不對,我明年便滿80啦!
甲:噢,真的嗎?一點也不像,你真是「凍齡」有術了。佩服!妒忌!
乙:(笑逐顏開,樂不可支)太客氣了,謝謝,許多人都這樣對我說,叫我開心。
(二)
韓國媽媽:加蘭太太,請問貴庚?
90歲的猶太鋼琴老師(怒不可遏):「你真沒禮貌!問我的年歲就是冒犯我的私隱,我絕不會告訴你的,我只能讓你知道,我的生日跟貝多芬的一樣是12月16日。」
中西文化對年歲的看法是有差異的。傳統的中國人不隱瞞年歲,反以高壽為榮,認為年長一些,智慧和經驗都多一些;但在今天的社會,老年便意味著思想古老、知識落後、性情頑固、體力衰退、效率下降,各方面都遜於年青人。由於在職場上的爭競,人就要保護自己,隱藏年歲,為的是免受歧視。
從前在內地出生的香港人,大多都沒有領取出世紙,在宣誓證明出生日期的時候,為了不同的原因,有刻意改早了的,也有刻意改晚了的。誰知來了加拿大便後悔不及,因為本來可領養老金,但證件上的年歲還不足65;又或本來仍然可以繼續工作,誰知證件上已達退休之年。何時認年青?何時認年老?是愚蠢是聰明,眾說紛云。其實,任何情況下都應報上實齡,誠實始終是最佳的對策。
父母早逝,我一向在心理上都有陰影,到了「登六」之年,暗自慶幸超越了雙親的壽數,突然衝動要設宴慶祝;女兒卻對我說:「媽,你這不就把自己的年歲揭露了嗎?」感激女兒的提醒,然而再仔細思量之後,我並沒改變初衷,反而是藉著這個機會鼓勵基督徒弟兄姊妹,再不以自己的年歲為私隱,每年生日都為神所賜在世的年日感恩慶祝。
1959年元旦受洗,四年班級主任吳繡雲老師送給我一本《聖經》,內頁寫著保羅對提摩太的勸勉:「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提摩太前書4章12節)這節金句是我少年成長期的座右銘,今天到了古稀之年背誦,感覺把其中「年輕」改為「年老」更為受用。年老又何妨?我在神眼中仍被看為寶貴,我竭力去討神的喜悅,也贏得人的尊重。 劉龔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