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足球吸引力極大
號角月報加拿大版 二零二五年九月
美式足球吸引力極大
美式足球吸引力極大
7月29日一名27歲,曾經在高中參與美式足球的年輕人,攜同攻擊性半自動槍械,由拉斯維加斯駕車往紐約曼克頓,進入國家足球聯盟辦事處的大廈行兇,造成4人死亡,事後兇手亦自殺喪命;留下遺書,指自己患了「慢性創傷性腦病」(Chronic Traumatic Encephalopathy CTE)。不過社會輿論盡量淡化兇案與美式足球有關,只報道兇手有精神病。
美國最受歡迎的體育項目
每年秋季到冬季是美式足球的季節。近幾十年來,美式足球已經成為美國最受歡迎的體育項目,佔據美國國技(the American game)的地位。大學比賽由9月初到翌年1月初,職業球賽延伸到2月,每隊每星期只出賽一次;由於進攻和防守都有不同的球員上陣,所以個別球員上場比賽時間不超過30分鐘。初時我覺得很奇怪,因為職業棒球每季賽事,不包括季後賽都超過150場,有時一日連打兩場;職業籃球聯賽不計季後賽也有80多場,幾乎隔日就要比賽。為何足球不加賽事來增加門票及電視轉播的收入?答案是:美式足球粗野的衝撞對球員體能的要求太高,每星期超過一場比賽會造成球員嚴重受傷。
球員患上慢性創傷性腦病
肢體的衝撞,尤其是頭部受到震盪會患上慢性創傷性腦病,病徵包括頭痛、暈眩、認知失調、嚴重抑鬱、記憶衰退、無法組織執行活動,甚至有自毀傾向,這種疾病在2005年由一位來自尼日利亞的病理法醫 Omalu 發現。縱使國家足球聯盟 NFL 極力封殺這發現,但事件於2015年仍被拍成電影《腦震盪》(Concussion);醫學的證據越來越確實,國家足球聯盟終於設立基金,補償給腦部受損的球員,球例更嚴禁撞擊對手的頭部。不過基於美式足球帶來的巨額薪酬、超吸引的榮譽,故令美國年輕人趨之若鶩,一登龍門便可以名利雙收。
為觀眾提供極度的娛樂性
球賽的官能刺激、扣人心弦的緊張氣氛,確能為觀眾提供極度的娛樂性。為甚麼美式足球這麼有吸引力?第一、講求表現。它有客觀的數據顯示球員每一場的表現。無論球員在進攻投球、帶球衝陣、接球、為隊友製造機會,或者防守破壞對方的投球、攔截衝陣……都記錄在案,讓觀眾可以判斷球員每一場表現的優劣;縱使是天王球星,也沒得吃老本,場場都要有有水準的表現,才能保持出賽的機會,否則只有退位讓賢,老闆和教練都無法感情用事地來保證球員出場的機會。
第二、鼓勵冒險。每一次進攻和防守都不是盲目的衝撞或體能的展現,而是事前經過精心計劃和部署,各個球員的配合、應變。難怪美式足球在美國以外並不流行,因為需要對球賽花很長時間的理解才懂得欣賞,是一項「食腦」的遊戲。最基本的原則是,有4次機會將球推前10碼,失敗了還有機會,原地再起步,鼓勵再冒險。
綠灣成NFL班霸奪超級碗
第三、為了增強競爭,提升賽事的可觀性,保證強隊弱隊都能在公平的場合、在同一起跑線競賽,有機制提升弱隊的競爭力,職業足球聯盟實施「平均主義」。若然強弱懸殊一面倒,強者通吃的賽事肯定不能吸引觀眾;所以在每年選秀方面,弱隊都會有優先權,讓他們吸納潛質更佳的球員;另外球隊總薪酬均有上限,以致財雄勢大的球會,不可以恃財囊括最優秀的球員。至於電視轉播收益、新加盟球隊的會費,由32隊平均分配。人口僅超過10萬,以製造芝士為主的小城—威斯康辛州的綠灣(Green Bay),卻成為NFL的班霸,奪得第一、二屆超級碗的錦標。可見無需設立英國足球的升降班制度,也避免了財雄勢大的球會壟斷市場,以天價拉來天王巨星;因為強弱懸殊反而令賽事的競爭性減弱,易失去觀眾。當每一隊都有機會爭奪錦標,或用幾年時間培養實力,令每場球賽的可觀性增強,自有可觀之吸引力。
所以,這項在極度資本主義社會發展出來的體育項目,講求表現、鼓勵冒險,但不排除平均主義的元素來增加競爭性。雖知美式足球對不少球員的健康有長期的後遺症,但每年秋冬季它還是吸引了我。
江大惠(多倫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