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至如歸


我自幼喜愛服侍別人。六歲學會擦皮鞋,便把家中各人的皮鞋擦得光亮。七歲學懂用炭熨斗,便站在小椅上,拿著又熱又重的熨斗熨衣。客人來了,我總愛為他們預備早餐,收拾床鋪;見到他們舒服、滿足,就沾沾自喜。這是我天生的性格,有了家庭後,烹調、洗熨、清潔等家務,我都樂此不疲。
在教會教主日學,學期結束,學生都會被邀請到我家用膳,聯絡感情。後來在中信服務新移民,我也邀請他們來家中吃飯。過去一年,我在一間教會教新移民英語,每當學期終結,學生都來我家歡聚。我絕不介意預備飯菜,也不怕收拾的麻煩,只要見到客人歡愉,賓主增進感情,就開心不已。
之前在卡加里的居所,不過是一千平方呎的雙併平房(Duplex Bungalow),地庫有兩間客房和浴室,曾經招待過無數的講員,包括牧師和宣教士。在茶餘飯後的傾談中,可認識到他們在講台下的另一面。
有一位從非洲來的宣教士,跟我們的小女兒分享非洲宣教的故事,竟然激勵了她日後宣教的心志;某年一位冬令會的講員,他是美國一間聖經學院的院長,我把主人房騰出來給他們夫婦使用,他竟邀請我的大女兒中學畢業後,到他的聖經學院攻讀。因著招待這些神的僕人,讓我們有機會跟他們深入交通,看到他們生命的素質、委身與忠誠,叫我們得到無比的鼓勵。
我常本著「與人方便,自己方便」的原則招待客人,雖然總有點不方便,但自己犧牲一點﹐卻能為別人節省百塊錢的酒店房租,何樂而不為呢?幾天同居一室,近距離的接觸,使大家的情誼加深了,這都是金錢買不到的。
我當然沒有能力提供山珍海味、大魚大肉,更沒可能天天請客人上館子,但總會善用冰箱裡減價買來的存貨,精心泡製出創新的美味佳餚,只花幾十塊錢,已足夠供十多人享用。況且大家都不計較食物的貴賤,在家中無拘無束,歡聚暢談,一樂也!
我常為我的居所感恩,既蒙神的祝福,我也願意成為別人的祝福,遵從《聖經》的教導,做到「客要一味的款待」。
昔日全時間工作,還要照顧兒女,尚且能接待客人,如今到了退休之年,有的是時間,只要神給我健康、體力,我仍樂於款待弟兄姊妹、親戚朋友。若我卑微的服侍,能讓所有探望我的客人都有賓至如歸的感覺,於願足矣。 劉龔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