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迷走神經性昏厥

號角月報加拿大版 二零二五年九月
血管迷走神經性昏厥
血管迷走神經性昏厥
突感眩暈視力模糊
朋友珍因跑步時,心率經常未能達到預定的讀數,所以經家庭醫生轉介到心臟科醫生進行心臟檢查。在身體周圍貼上所有黏貼後,護士準備替她注入顯影液時,珍突然感到一陣眩暈,視力開始模糊,胸口出現抽搐性的痛楚,並有作嘔作悶的感覺,更看見自己雙手的皮膚變得非常蒼白,她便告訴護士並要求躺下,護士立刻安排她躺下進行急救,並解除所有檢查工具,結果躺了十多分鐘後,她的身體才慢慢恢復過來。事後她感到奇怪,自己根本沒有害怕過,也重未擔心過今次的檢查,為何會有這種暈眩的現象?原來這種情況在西醫的學名稱為「血管迷走神經性昏厥」(vasovogal syncope),是昏厥中一個常見類型,多見於年輕或中年婦女,而兒童和年輕人久站人群都屬於高危一族。其實這種現象很多人都曾經歷過,如病人在針灸時出現的暈針現象,又或者護士學校的學生上第一課解剖課時,有個別學生因看見屍體或聞到屍臭時,亦會出現這情況。
兩種神經過度反應
記得我太太有一次在地鐵的月台上,看見擁擠的人群時,亦遭遇過同樣問題;又記得有一次我在中學教書時,陪一個學生到急症室,剛看見一個被玻璃樽割到手腕動脈的病人衝進來,他傷口的血,如噴泉般湧出來,頓使當時的我感到頭暈作悶。雖說這個病多見於婦女,但有些自以為英明神武的男士陪太太一起檢查時,很多時都會因為看見流血或某些檢查儀器的針咀插進身體,而無緣無故在化驗過程中突然暈倒。原來血管迷走神經性昏厥又叫「迷走神經性昏厥」,屬於交感神經和迷走神經的過度反應,導致血壓和心率突然下降(平均動脈壓會下降25%以上),從而引起暫時性意識喪失,這是由於血管和神經的雙重作用。原因可能是由於恐懼、壓力或疲勞過度,又或受周圍擁擠的環境影響,亦有人因長時間站立,暴露於高溫中;抽血或看到血,又或用力,比如用力排尿等都會引致短暫喪失意識,其臨床表現包括起床前有短暫性頭暈、注意力不集中、面色蒼白、聽視覺下降、冒汗、惡心、嘔吐和站立不穩等先兆症狀。
氣機逆亂升降失衡
預防的方法很簡單,首先要識別及避免引發昏厥的情況和因素,二、是多做運動,其次是多喝水以維持血容量,並要保持健康飲食,攝入足夠的鹽份,也有人會穿一些壓緒襪,最好停止服用一些降血壓的藥物等。暈厥是指驟起而短暫喪失意識和行動能力,其特徵為突感眩暈,行動無力,迅速失去知覺,數秒或數分鐘後恢復清醒。血管迷走神經性昏厥在傳統中醫學是屬於厥症或氣厥的範疇,其病機為氣機突然逆亂,升降失衡,氣血運行失常所致,多由於血氣虚弱,病後氣血未復,產後失血過多,每因操勞過度,驟起驟立等致使經氣紊亂,氣血不能上充於腦,陽氣不能通於四肢而致。
抬高雙腳注意保暖
治則一般為暢通氣血,協調氣機的升降以平衡陰陽,急救方法一般是使患者平卧,解開衣扣,抬高雙腳,並注意保暖,以改善血管的舒縮功能,降低迷走神經的張力,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對於曾患過血管迷走神經性昏厥的病人,如果發現自己血管迷走發作,應先離開炎熱或擁擠的地方,最有效的動作是仰卧或彎曲膝蓋,當環境不容許你躺下時,嘗試低蹲,或是原地站立時雙腿交义,並收緊腹部肌肉,據說這些做法對防止頭暈非常有效。
馮新偉(中醫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