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美食之腸粉

號角月報加拿大版 二零二五年十月

這次推介的,是一款我吃了幾十年,至今仍念念不忘的經典美食—豬腸粉。現在市面上流行的所謂「名貴腸粉」,如安格斯牛肉腸、水晶大蝦腸、帶子腸等,雖然用料講究,卻總比不上童年時那些「甚麼都沒有」的齋腸來得真味。
腸粉的靈魂是米漿,其製作工藝十分講究。好吃的腸粉必須選用優質長米,再以石磨慢慢磨成米漿,然後按比例混合澄麵和玉米粉,這樣蒸出來的腸粉才會薄透有韌度,入口爽滑而不破。至於蒸腸粉的關鍵爐具是火水爐,它火力夠猛,能在短時間內達到高溫,使粉皮迅速凝結,做出「薄、滑、軟、嫩」的理想口感。如果火力不足,整張粉皮就會蒸得過厚或乾硬,前功盡廢。舊時的做法是,先將米漿倒在蒸布上蒸熟,趁熱用竹片捲成條狀,擺放盤中;那時候的腸粉不像現今「即叫即蒸」,而是做好後再翻熱出售。
至於靈魂中的靈魂,當然就是那特製的醬油。舊日的醬油多使用黃豆,經過日曬和自然發酵,形成獨有的鹹香;為了配合腸粉口味,這醬油再加糖蒸製,形成香甜中帶鹹的腸粉專用醬油。另一個畫龍點睛的元素是豬油,以新鮮豬脂煉成,色澤金黃,香氣濃郁。最後灑上少許炒香芝麻,簡單一碟齋腸粉已讓人回味無窮。有人喜歡額外加上麻醬、甜醬、辣醬,但在我看來,這樣反而搶了主角的風頭,我一向堅持「雙油加芝麻」,便是最純正的味道。 陸禎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