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疑被盜 如何能自保?


在數碼銀行普及的今天,付款轉帳、理財投資都可在指尖完成,但這也容易讓不法分子有機可乘,透過盜用資料,非法轉走銀行存款。面對這類損失,客戶與銀行之間的爭議往往變得複雜,雙方各有理據,責任歸屬難以釐清。作為消費者,我們該如何自保?一旦發生爭議,又該如何處理?
一方面,銀行有義務確保系統安全,防止黑客入侵,並設立合理的交易監控機制;銀行需能辨識異常交易,採取適當措施,確保客戶存款安全。
另一方面,作為客戶的我們,同樣有責任保護自己的財產,避免疏忽。現今的世代邪惡,不法之徒隨時會以我們為獵物,從我們的戶口中盜取金錢,所以,《聖經》告誡我們說:「你們要謹慎行事,不要像愚昧人,當像智慧人」(以弗所書 5章15節),意思就是提醒我們行事要有智慧,提高警覺自我保護。我們必須妥善保管登入帳戶的資訊與密碼,不將重要資料向他人透露。此外,又要避免高風險行為,不要點擊可疑網站、不要相信陌生電話指示、洩漏帳戶信息。若察覺戶口有異於常,須及時通報銀行,不要延誤。還有就是要遵守銀行用戶協議,包括定期更改密碼、不以公共 Wi-Fi 使用銀行服務等。
雖然,加拿大設有獨立仲裁機構OBSI,能協助解決消費者與金融機構之間的糾紛。OBSI 往往能以第三方角度,為事件作出公平審視,並建議合理補償。不過,誰也不希望出事之後,才去作出補救行動,所以,我們務需調理好我們的正面心態。在理財方面,我們都宜作成一個神所托的忠心好管家,妥善看守所托之財,並且心存忠誠。《聖經》說:「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路加福音16章10節) 這不只是責任,更是信仰的實踐;積極防範、警覺自保,是屬靈智慧與理財忠心的具體體現。
假若不幸遇事受騙,又或面對銀行的不義對待,我們也應以誠實、和平的態度據理力爭,不走極端,不被忿怒勝過自己。即使最終損失無法挽回,我們也相信神的供應不會斷絕。《聖經․馬太福音》 6章32 節提醒我們:「你們的天父是知道你們需用這一切的。」神明白我們最需要的是甚麼,而祂也必能供應。獲得銀行的賠償固然值得高興,但我們都應知道,我們最大的得著,就是那位不讓我們缺乏,一直看顧我們的神。
在資訊科技不斷變化的年代,金錢的安全成為一項重要功課。願我們都能在金融風險中學會警醒與防備,作一個神所托的忠心管家,以神所賜的智慧去妥善理財,用心學習保護自己的資產;即使落入損失、爭議的風暴中,也不忘以信仰為本、以誠信為路,持守對神的信靠與盼望。 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