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何不上課?


每年九月開學是許多家庭的大事,為了“back to school”,新衣服、新書包、新文具、新手機全部準備就緒,儀式感比過年過節更重要。讓孩子好好上學,不單是父母的心願,也是加拿大必須遵行的法律;然而,天天上學其實不是所有學生必然做到的事,長期缺課(Chronic Absenteeism)在加拿大一直是校園裡令人頭痛的問題,COVID-19後更形嚴峻,華人也不能置身事外,箇中原因錯綜複雜,缺課背後更可能有重大危機,怎樣好好理解孩子不上學的原因,才是根治問題的第一步。

以安省為例,「未能讓學齡子女上學或拒絕送孩童上學的父母(或監護人)」,除非有合法理由,否則都屬違法行為,一經定罪,最高可罰款200元;而對於12至15歲經常逃學或拒絕上學的學生,可依《教育法》控告其「逃學」(truancy),一經定罪,最高可罰款1,000元,並可能被判1年緩刑。若在緩刑期間再次逃課,還可能面臨30天的監禁。
此外,假如逃學學生在16歲以上,且持有駕照或正在申請駕照,教育局可向交通廳(Ministry of Transportation)提出建議,暫停該學生的駕駛執照或拒絕其駕照申請,直到該學生恢復定期上學。任何人如果在學校上課時間僱用應該在校上課的學童,或允許該學童在上課時間受僱,都屬於違法行為。
長期缺課又可稱為持續性缺課(persistent absenteeism),根據安省的準則是指「超過學年10%缺課天數」;有些省份則會用18天或以上(以180天學年計算)作為衡量基準。計算時通常包括病假、家庭旅行、逃學等所有缺席情況,只要該天沒有到校,就算入缺課日數。
根據加拿大廣播公司(CBC)去年的一項調查發現,長期缺席的學生人數在COVID-19後,於全國多個地區顯著上升。CBC向全國41間大型教育局查詢,只有8間有完整數據回應,就以安省多倫多天主教教育局為例,長期缺課的小學生從2018-2019學年的15%增加至2021-2022的25%,再升至2022-2023的33%;中學生則從2018-2019學年的26%(2021-2022相同)增加至2022-2023的35%。在海洋省份紐芬蘭和拉布拉多,小學生從2018-2019學年的22.9%,增加至2021-2022的50.1%,2022-2023則是40.9%;中學生則從2018-2019學年的48.8%,增加至2021-2022的69.7%,2022-2023則是67.8%。
長期缺課並不只是少年輕狂的暫時性現象,教育學家認為對學童以後的發展影響深遠,惠特利指長期缺課是導致輟學的早期重要風險因素之一,並與一系列心理健康、經濟及學業困難密切相關。「對學校和精神健康機構來說,學生的出席問題是一個警號,在其他問題還未浮現時就已經出現了,表明孩子可能在學校、家庭或社區中遇上困難。研究還顯示,缺課問題與心理健康和學業成績互動影響,而這種情況往往在小學階段就已經開始。」
1. 因焦慮相關原因而逃避上學
情緒或焦慮型缺課,通常由學生主觀意願驅動,常見原因包括避免不愉快的校園經歷;又或追求在家中的安全感和樂趣。這類缺課者可能因社交焦慮、考試壓力、特殊學習需要或長期失眠而抗拒上學。例如,遭霸凌的學生害怕重回校園;功課追不上的學生選擇逃避測驗;自閉症學生因病缺課後,難以適應復課;長期焦慮者因睡眠不足,而缺乏上學的精力與信心。因著種種心理原因逃避上學的學生,其中不少就選擇留在家中,以打遊戲機或作其他活動來逃避現實世界。
2. 逃學(曠課)多見於年長學生
曠課被視為學生有意識的選擇,受家庭與學校因素影響。例如,學生在新學校與同齡人缺乏連結,便選擇翹課與舊朋友相聚;又或知道某科老師上課不常點名,便提早離校去打工;又或有學生因家庭經濟壓力增加,對學校愈發疏離,最終輟學。
3. 家長支持型缺課
有時缺課是由父母或監護人決定,原因多與家庭或學校情況有關,且動機主要來自家長。例如有學生被迫留在家中照顧年幼弟妹,以便母親出外工作;又例如父母需要孩子在看醫生時當翻譯,因此被迫缺席;當學校不能為有特殊需要的學生提供服務時,例如當專門照顧孩子的教學助理(EA)請了假,父母寧願將孩子留在家中。
4. 學校主導型缺課
學校主導型缺課,主要指由學校決定或安排學生缺課。例如學校認為有些學生無法全天上課,且可能出現失控行為,便安排他們每天僅上兩小時課;又或有學生因攜帶大麻或在吸食毒品後回校,被校方停學一週;亦有學生因長期缺課且學校無法聯絡到她或家人,被註銷學籍。
在現實世界中,惠特利教授指這四種缺課動機往往糾纏不清,一個缺課的學生總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斷因各種原因將缺課的情況延續下去。例如有學生因在學校被霸凌、沒有朋友而不願上學,久而久之,他習慣性地缺課,偶爾回校又因為追不上課程而焦慮加深,回家做功課又感到沮喪,母親見狀就讓他留在家中,之後他再去上課時,因為害怕被霸凌而在書包裡帶上一把小刀,當被校方發覺時被罰停課兩天……這樣的缺課原因會循環下去。
惠特利教授認為,當學生在年紀較小出現缺課時,便應及早理解問題,而針對以上的例子,更要組織一個團隊制定返校與重新參與的計劃,並在需要時與家庭及其他服務部門進行協調,在精神健康、學習輔導、反霸凌、朋儕支持等各方面支援學生,徹底地解決問題。 陳筱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