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歲女兒照顧106歲媽媽

加拿大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00年至2023年間,全國100歲及以上的人口增加了三倍多,從3,393人增至11,705人,這讓百歲人瑞成為加拿大增長最快的年齡群體。住在多倫多西區的May,媽媽今年106歲,仍然住在家中,由80歲的May主力照顧。

May共有四姐弟,她排行第二,在中國出生;在印尼成長渡過青少年時期。58年前由香港移民加拿大,單身的她一直住在家裡。她的一天是這樣開始的:早上9時30分去喚醒媽媽,然後帶媽媽去小便、清潔,給媽媽一杯蔓越莓果汁,再帶她出房吃早餐,然後做一點運動;大約11時30分再讓媽媽上床睡覺,至1時15分起床,為媽媽洗澡(主要協助PSW,一星期洗澡三次,洗頭一次);2時給媽媽吃午餐;之後再去廁所,再讓她午睡。May就在這時準備晚餐;6時15分叫醒媽媽吃晚餐,大約在10時前完成一天的工作。但假若媽媽有大便「意外」時,就要清理衣物、床鋪,有時May要在1時才能入睡。
這樣的生活日程背後有著May的養生理論。「她平均一天醒來7個小時,我不讓她一直睡下去,因為睡得太多對身體不好,我要她起床活動。早上給她喝一杯果汁,希望可以改善她濕疹的問題,晚上喝杯紐西蘭的蜜糖水,因為她睡覺時張開口,口裡乾燥可以滋潤一下。」
媽媽一天的飲食由May負責烹煮,也由她親自餵食。
另外,May每天為媽媽按摩,為的是解決大便和濕疹問題。「我每天為她按摩三次,我要她最少每三天有一次大便,沒有大便就要吃藥,那是很辛苦的,按摩是我從網上學來的。我要確保她『五得』—『瞓得』(能睡)、『食得』(能吃)、『飲得』(能喝)、『小便得』(能小便)、『大便得』(能大便)。」
一直在連鎖集團從事財務管理工作的May,坦言自己一向沒有照顧老人的經驗,能夠在退休後照顧媽媽十多年,也是邊做邊學。看著媽媽的需要來調整做法。除了May一手一腳打理外,政府也派來PSW(個人護理員),May自己亦要私人付費另請PSW。「政府在晚間給我四晚共32小時的護理、日間一週23小時,因為我還要打掃房子,煮東西和出外買東西。媽媽夜間需要通宵護理,她要自己起來去廁所,有好幾次都是因為跌倒而入院,所以晚上要有人看守,我另外再請人看她三晚,弟弟就在早上我梳洗時過來看媽媽。」
雖然有PSW的幫忙,但May坦言請人困難,管理也不易;對全天候的長照工作,May沒有怨言:「我沒有覺得不高興,有些人不願放棄他的生活,但我願意放棄自己的生活,因為她是我媽媽。我和她一起80年,她直至97歲還和我坐郵輪旅行。」事實上,由自己親手照顧是May的選擇:「我沒有想過送她去護理院,我不放心,我跟媽媽說,你在家裡最舒服;但將來我自己希望能入私人的護理院。」
May認為自己是一個很tough(硬淨)的人,之前爸爸腎衰竭在家裡逝世,過世前May每晚幫他在家裡洗腎,那時她足足瘦了15磅。「怎樣辛苦的事情,我都做了,所以當爸爸過世時,雖然傷心,但一滴眼淚也沒有流,whatever needed to be done, I’ve already done it, and I’ve done it the best I could (無論要做甚麼,我都已經做了,已經是盡力做得最好了),對媽媽也是如此。」 陳筱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