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關顧照顧者?有你、有我、有祂!


華人社會流行「養兒防老」的想法——「我養兒女上半生,兒女養我下半生」似乎理所當然。因此,安排長輩入住安老院或護理院,就常被冠上「兒女不孝」或「遺棄父母」的標籤;然而,另一種觀念卻是老人不想成為兒女的累贅。許多老人一旦失去自理能力,便認為自己拖累家人,甚至覺得失去尊嚴,凡此種種觀念的牽絆,都會令照顧者難以負荷。
照顧者的壓力是沉重的。華人文化強調孝道,許多人把父母送進安老院,往往會覺得自己未能盡孝,心中盡是愧疚;而即使在家中竭盡所能地照顧,也常因體力不足,照顧失當而自責。長期下來,照顧者容易陷入「照顧者疲勞症候群」(caregiver burnout),出現身心俱疲、情緒失控,甚至影響婚姻與家庭關係。許多人在掙扎中感到矛盾:既想孝敬父母,又自覺力有不逮,最終陷在壓力與內疚的惡性循環中。
我們可以考慮一個平衡的原則。不錯,《聖經‧以弗所書》6章2節 吩咐我們「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長壽。」但孝敬父母並不單指「親力親為」,真正的孝敬是出於愛與尊重,並確保父母得到妥善照顧──這包括親自照顧,也包括尋找專業護理,甚至讓安老院的專人照顧;這一切,只要是發乎心底的真愛與責任,仍然是孝敬。
我們必須明白,不要以為自己才是最有能力的照顧者,人的力量始終有限,當已盡全責,心力交瘁,仍感照顧不足之時,向專業人員求助就是其中一個可靠的方案,但是,也請不要忘記,誰是最重要、最堅定的照顧者。神應許每一個老年人,祂的看顧不會因年日而減退。《聖經‧以賽亞書》46章4節說:「直到你們年老, 我仍這樣; 直到你們髮白, 我仍懷搋。 我已造作, 也必保抱, 我必懷抱, 也必拯救。」老年人即使身體衰敗,神仍然同在,祂的照顧永遠長存;人有限的能力又怎能與神的大能相比?
耶穌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馬太福音11章28節)照顧者若能把憂慮與壓力交託主,就能在祂裡面得著心靈的安息與新的力量。
事實上,照顧失能長者並不僅是家庭的責任,更是一個群體性的課題。我們可以善用社區提供的專業服務,也應勇於向教會尋求代禱與支援;不少教會都有關懷小組,既可協助探訪和陪伴老人,也能為照顧者提供傾訴與支持,知道自己並不孤單。所以,即使「誰來關顧照顧者」這課題的張力仍在,但是只要從現有枷鎖跳出來,客觀衡量問題,就能明白答案當中,原來「有你、有我、有祂」──這位最重要的「祂」,就是照顧最周全的神!
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