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心結難解

照顧年邁父母不僅是生活或醫療的挑戰,更是一場情感與心理的拉鋸戰。Esther 的父親因情緒問題健康急轉直下,母親也因丈夫的狀況而鬱鬱寡歡,令子女憂心不已。如何解開他們的心結,成了 Esther 每日的掙扎。

爸爸入院一星期後出院,Esther說那時他們很努力要他吃東西,卻忽略了老人健康的另一大事。「他經常不吃東西,我們就拼命計算卡路里,卻忽略了要給他足夠的水;結果出院兩天後又因為脫水,加上panic(驚恐)而再度入院,住了差不多兩星期,醫院堅持要爸爸出院,這次哥哥認為不能再讓爸爸回我家住,因為在家裏處理不了。」父親最終住進私人院舍,月費逾6,000元,18個月後於2023年底離世。Esther回憶父親最後的階段,體重由約160磅銳減至不足80磅,「吃不到東西,機能慢慢衰竭,最後在睡夢中安靜離去。」
對於當年家人在入院問題上意見不同,Esther至今仍有遺憾。「對我來說,作為照顧者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和家人在照顧爸爸方面達成共識。每個人的看法都不同,但其實我們都是出於愛,只是走的路徑不一樣。我們家還算比較好,不會大吵大鬧,不會互相指責,但因為每個人都 care(在意),所以才會有不同的意見。」
父親過世後,母親表面堅強,每天看電視麻醉自己,實則將悲傷深埋心底。今年8月母親突發大量腸出血,經醫院診斷,懷疑為大腸癌,三天內完成手術,目前正在復原階段。Esther認為母親的病與長期隱藏悲傷有關,「她一直裝作沒事,其實很辛苦。」
母親性格堅強且觀念傳統,不喜歡被人照料,甚至曾說「我不會讓別人照顧的,我寧願死。」這讓 Esther 擔憂不已。幸好手術後母親願意接受照顧,對她而言是莫大寬慰。「如果她不讓我照顧,對我來說,將會是一個很大的衝擊。」
母親心中也有解不開的結,會因住在女兒家而非兒子家而介懷。對此,Esther無能為力,只能祈禱求主幫助。她感慨:「老人家有很多心理關口要過。」
長照的路不易走,但Esther決心承擔到底。「我媽媽以前受了很多苦。在家裡,她含辛茹苦養大我們。照顧家人一定會有messy(髒骯)屎屎尿尿的時候,我們以前小時候不也是這樣嗎?有許多人照顧寵物像照顧子女一樣,每天帶上街時,不也是要撿便便嗎?如果連寵物也可以有這樣的承諾,那為什麼不能對自己的父母這樣做呢?」

陳筱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