樺樹皮


上大學的第一個學期,離家之前媽媽給我準備了一個針線盒,裡面特意放了一塊樺樹皮。媽媽告訴我,當縫補較厚的布料時,可以用這塊樺樹皮夾住針,因為摩擦力大,容易將針拔出來。在東北地區,漫山遍野的白樺樹是上帝給當地人的另一樣厚賜,在生活中的應用隨處可見。大興安嶺的白樺樹和其他樹種比起來,顯得纖細單薄,也不挺拔,但它卻渾身是寶,樹幹、樹皮、樹汁,都可以為人所用。生活在密林中的鄂溫克和鄂倫春獵民,不單用白樺樹搭建帳篷和馴鹿的圍欄,還用樺樹皮做成各樣的生活器具,令人驚異。因工作關係,多次去過林區最北部的敖魯古雅獵民鄉,那裡的獵民更是將樺樹皮應用極致;初生嬰兒的搖籃、老奶奶的針線盒、獵民的划艇、火藥筒、吃飯的碗碟……樺皮製品隨處可見。
樺樹的再生能力很強,即便整片林子都被燒掉,但過不多久,在原有的樹根上就會萌發新樹,幾年後又是鬱鬱蔥蔥的一大片。樺樹皮的再生能力同樺樹一樣,剝完後過兩三年還會再長出來。樺樹皮質地堅韌、防水性強、剝取簡單,輕巧、柔韌、防水、耐腐爛的特點,像皮革一樣可以加工成各種生活用品。生活在大興安嶺、黑龍江流域的鄂倫春人、鄂溫克人、達幹爾人到現在都還喜歡使用樺皮器具。其他民族的人也開始喜歡古樸、雅致的樺樹皮製品,像筆筒、調料盒等,既有實用價值,又傳承著民族文化。
海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