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與「不,可能」


實在太喜歡“Impossible”這個字的變化,只需加個標點,即成“I’m possible”。照樣,中文的「不可能」,加上標點後,亦會變成「不,可能」,困局完全逆轉,當中的對比與反差,最能帶來激勵和鼓舞。
號角的事工發展是不能停步的。我們感恩能踏上AI人工智能之路,這是一條極度高速的路,快得不能讓人稍息;昨天才學會的技巧,醒來已是明日黃花,叫人不得不多加把勁,疾跑飛奔。
然而,AI衍成的效果卻是令人驚艷的,我用AI工具去製作動畫《聖經故事兩分鐘》,雖是初熟的製成品,但卻已見鏡頭流暢,人物靈活。只需埋首電腦前,就能一氣呵成做好整個動畫,連國、粵、英三語旁白和配樂,一概不假外求,簡直不可思議。是以我對同工們發出挑戰:號角多走一里、兩里、三里……如何?我們用AI做字幕,如何?用AI做插圖,如何?增設網上英文版,如何?一眾同工二話不說,即時投進AI世界,苦心孤詣鑽研;不旋踵,已能掌握一些箇中技巧。我問:這些都可能嗎?他們以事實回答:怎麼不可能?
如何把“Impossible”轉化為“I’m possible”,已成為我日常工作的挑戰。我積極地在AI世界中找尋那關鍵性的標點――矢志把AI竅門握在掌中,應用在事工之上。不錯,當中屢屢出現許許多多困難、疑惑與挫折一一都不足為外人道;然而失敗感與無力感並不能嚇唬我,我始終堅持一個信念:「挑戰不可能,成就我可能」。 李鴻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