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上學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外貌不同、性格各異。就拿我兩個兒子來說,他們的成長軌跡截然不同。大兒子剛上幼稚園時,每天送他到學校門口,總會上演一場撕心裂肺的哭鬧:「我不想上學,我要回家!」足足兩個月,才慢慢把這個小王子安撫下來。不願上學的原因是「見不到媽媽」,其實是沒有安全感!面對陌生的人事物,他感到驚恐無助,所以用哭鬧來表達「拒絕」。移民加拿大時他九歲,還是那個敏感、脆弱的「小學雞」;開學第一天,一早起來就捂著肚子說:「我肚子痛,不能上學。」我心裡明白,那是熟悉的「上學恐懼症」再次發作,他怕置身在全英語的世界裡,變成「聾子啞巴」,繼而被孤立、被排斥,於是選擇逃避。感恩的是,隨著年紀漸長,他的適應力大大提升,面對任何境況,都可以勇敢面對。相比之下,小兒子生性獨立,不論在哪一個階段,總是笑容滿面地去上學。臨近大學開學,他不僅早早把需要的東西準備妥當,心態更是調整得輕鬆自在,還斬釘截鐵說:「我不會每週回家!」倒是做父母的放不下心,每隔一段時間就主動到宿舍探望。
孩子拒絕上學必有其原因,家長不能武斷地指責他們懶惰、不思進取,甚至貼上「無心向學」的標籤;這樣只會讓他們更想縮進自己的小天地,沉迷在網絡的虛擬空間。為人父母需耐心傾聽,引導孩子跨過恐懼與不安,用愛心陪伴他們一起走過人生的成長路。 李鄭玉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