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巷明朝賣杏花


凡事從正面去看吧,且莫傷感;但古人卻常有嘆喟之句,就說名宋詩人陸游的《臨安春雨初霽》,前四句曰:「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陸游寫此詩時已值晚年,雖有可能再任官,但已無復當年意氣,有的只是落寞與唏噓。
可是,此詩明明有激動人心的佳句啊,是「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為甚麼不從千絲萬縷的感觸中抽將出來,把當中的字詞拆解、比對著看一遍?獨處小樓,一整夜都是擾人春雨,天亮之時,深巷裡將傳出賣花之聲。那是甚麼意象?哈!正正就是從負面到正面的說明。
不是嗎?第一、「小樓」對「深巷」――小樓是自困的世界,深巷是外面的天地;從小樓走出來吧,不要自綁自綑,躲在自作之繭的人看不見外在的天。第二、「一夜」對「明朝」――黑夜的盡頭是黎明,曙光再現之時,乃是絢麗與繽紛的新開始。第三、「聽春雨」對「賣杏花」――春雨不是惱人的,春雨聲之後有賣花聲,那就表示春雨讓杏花更得滋潤,綻放更美,所以才有折下好花到市中叫賣的花樣世界。
聽罷一夜春雨,就上到街上來吧,不要再自困愁城,單是欣賞一下賣花者籃中之花的鮮與美,就已夠心曠神怡;何況,更可再買一束回家擺插,誰還要傷春自苦、蕭索自憐?管它壯年還是晚年,都不打緊,重要的是知道盼望常存,因為「深巷明朝賣杏花」。 李鴻韜